曾经,我是郑州市民心目中点赞较多的道路,一路林荫如盖,坦荡如砥,饭后,市民们喜欢在这条路上散步,他们说,生活在这样的路旁,是闹市中的幸福。
3 煤炭、粮食、钢铁价格面临上涨果蔬、快递波动较小 一加一面粉公司称,9月后,小麦运价较此前上涨已超30%,面粉运价上涨约20% 物流的价格波动必在经济社会引发蝴蝶效应。另有业内人士预测,依据规定,未来国内全行业或有超过200万台货车完成合规更替。
自21日以来,国内多省物流商在网上纷纷晒出的罚单,足以印证规定执行后带给物流业的强劲震撼。但对于煤、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或汽贸、重工机械类等货品,涨价则是必然。蔬果运输受影响是必然的,但影响幅度不会很大。此外,多家快递公司负责人表示,快递业早就执行了国家规定的车型标准,一律是厢式货车载货,因而,几乎对其没太多影响受此影响,团结路以北、睢阳大道以西、中心广场以东、陇海铁路以南的区域内,水压大幅度降低,高层楼房可能会出现停水。
据市水务集团客服中心主任杨振营介绍,因自来水主管道施工需要,民主路与凯旋路中心广场东侧的一处直径500毫米供水阀门和神火大道与民主路交叉口一处直径300毫米的供水阀门将于9月26日上午9时关闭,至晚上10时开启。(商丘网—京九晚报)。在濮阳市华龙区南海路与规划中的公园路交叉口东北角,被围起来的300亩地要建一座市民公园,当然,还包括一座110千伏中心变电站。
两年多来,我们六进六出工地,愣是没法儿开工。此后,郑州供电公司、绿东村街道办事处及所辖社区的工作人员,多次入户走访,还专门举行过由多方参加的讨论会,但最终不欢而散。然而,由于变电站难以落地,该公司不得不对个别区域采取限电措施,用不上电的市民颇有意见。省电力公司有关人士说。
地方政府要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专项治理变电站落地难涉及的规划立项、项目审批、施工协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变电站建设外部环境。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相关单位协同攻坚,强力推进13座落地难变电站建设。
这位负责人说,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由于供电负荷太大,他们只好对该区域内湖光苑等多个小区压限负荷,导致中原西路一度因停电堵车影响交通。2020年郑州市城镇化率将由2015年的70%提高至75%,全市常住人口增加140万。记者从省电力公司获悉,十三五期间,省电力公司计划向郑州安排电网投入约300亿元,新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38座,年均新增28座变电站(市区14座),实现郑州电网规模翻番、能力倍增。郑州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早在2013年,郑州市区三环内由于220千伏、110千伏电源点不足造成的限制报装红色区域面积,就达80平方公里(占三环内总面积约60%),城市核心区电网承载能力已达极限。
落地难,形势有多严峻?我省需新增371座,126座存在落地难落地难,可能很多人会问:形势到底有多严峻?还以郑州为例。落地难,究竟怎么破?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规划尽量前移据悉,河南遇到的变电站落地难问题,在全国其他省市也常常发生。河南需新增371座变电站 三分之一存在落地难 发布时间:2017-02-25 11:37 来源:豫都网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摘要]一边是有电用不上,居民焦急万分。恒丰中央广场经理周建群十分焦急。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一边是变电站难落地 一边是有电用不上◎郑州:施工单位六进六出,双方打起了拉锯战9月26日下午,记者在郑州市秦岭路与伊河路交叉口东北角看到一大片荒地被围墙围起来,大门紧锁。据悉,规划中的中心变电站位于中心城区,这两年,该区域用电负荷迅猛增长,一大批新增用户急需用电,现有供电能力已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原来,该项目自2013年进行规划公示后,就遭到了附近居民阻挠。一边是变电站落地难,有电送不出去。
2015年,该工程取得环评、土地预审、核准等手续,列入河南省电力公司2016年电网项目开工计划。预计到2020年,郑州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80亿千瓦时,负荷1300万千瓦,负荷年均增长105万千瓦,其中市区电量将达到302亿千瓦时,负荷703万千瓦,负荷年均增长53万千瓦,市区供电负荷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河南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借鉴发达城市先进经验,全力推进落地难变电站建设。同样,在十三五期间,我省电网发展总投入将超过1700亿元,18个省辖市市区需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71座,而目前已存在落地难问题的变电站达126座,占比34%。越是繁华的地方越是需要建设变电站,而变电站建设的土地越来越少。若市区变电站落地难问题不能根本解决,用电报装受限,影响局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电卡口现象就无法消除。
如果居民没有阻止施工,规划中的桐柏路变电站应该已经建成投用了。特别是在市区建成区,新建变电站土地基本由拆迁而来,土地拆迁往往与房地产开发相伴,而房地产项目又与居民息息相关,突出表现为新建变电站邻避效应。
濮阳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焦钟杰说,2013年以来,经市城乡规划局、华龙区政府、濮阳供电公司等有关单位多次实地勘察和现场协调,确定了中心变电站站址。其中郑州52座,洛阳、濮阳均有10座以上,信阳、安阳、新乡、焦作、平顶山均有5座以上。
然而,随着市区人口不断集聚,新增供电紧张焦点区域向东向北延伸,红色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至约100平方公里。按照这个目标,今年郑州市区要新建14座,可如今只开工了7座。
变电站落地到底有多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逐渐解决这一难题?9月26日至28日,东方今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这种看似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不但在我省多个城市上演,而且愈演愈烈,让变电站落地变得越来越难。据悉,目前我省已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投产的1073个变电站选址,并与国土、住建部门沟通及早纳入各级土地和城乡规划,确保站址和线廊资源,同时积极探索变电站与房地产项目同步建设模式,力争变电站先于居民入住前投运,弱化邻避效应影响。而郑州供电公司基建部有关负责人说,变电站围墙距离最近的居民楼43米,这比规定的安全距离还多出3米。
当然,变电站立项建设审批手续周期长,往往滞后于周边房地产及其他设施建设,也是导致变电站落地难的重要因素。十三五期间,郑州要向国家中心城市目标迈进。
无论是规划,还是环评,各方面都符合规定,居民就是不让建。落地难,究竟难在哪儿?用地紧张,居民不解,宣传不到位早在今年迎峰度夏之前,郑州供电公司预测今夏郑州最高负荷为490万千瓦,而实际上,今夏最高负荷476.9万千瓦,用电负荷并没有达到预期上限,整个电网运行平稳。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说,建议成立各职能部门参与的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开展专项行动,由政府主导逐项协调解决变电站落地难的相关问题。当然,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邀请权威专家释疑,对公众关心的电磁辐射问题及时发布科学、准确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消除群众对变电站电磁辐射的顾虑。
变电站落地到底有多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逐渐解决这一难题?9月2... 一边是有电用不上,居民焦急万分。◎濮阳:全市最大商业体完工,不料变电站难落地无独有偶,郑州遇到的问题,濮阳也发生了。采访现场,一位张姓居民说。恒丰中央广场是濮阳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如今已基本建成,但供电跟不上。
按照合同,今年5月商家都要入驻,结果,由于无法供电,我们已经支付了1000多万元的违约金变电站落地难,已经不是某一个部门的问题,而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社会问题。
这位负责人说,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由于供电负荷太大,他们只好对该区域内湖光苑等多个小区压限负荷,导致中原西路一度因停电堵车影响交通。越是繁华的地方越是需要建设变电站,而变电站建设的土地越来越少。
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相关单位协同攻坚,强力推进13座落地难变电站建设。若市区变电站落地难问题不能根本解决,用电报装受限,影响局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电卡口现象就无法消除。